新华丝路开罗2月20日电(记者闫婧、余福卿、杨依然)经过近千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港湾”)设计、施工、承建的埃及苏赫纳第二集装箱码头水工项目于日前取得业主交工证书,标志着项目顺利如期完成,工程交付将使苏赫纳港区集装箱吞吐能力翻番。
图为集装箱码头施工中与施工完成后对比照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埃及苏赫纳第二集装箱码头位于苏伊士运河南入口约40公里,距首都开罗140公里。码头水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疏浚、回填(地基处理)、码头结构、护岸、码头办公室、变电所及道堆和其它水电等配套设施。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中国港湾在“一带一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中步履不停,不仅凭借创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也不忘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据中国港湾埃及公司负责人董晓伟介绍,中国港湾根据当地地质条件,设计采取深井降水干开挖施工工艺,凭借过硬的创新技术在投标阶段便从众多国际工程承包商中脱颖而出。该工艺有效节约成本、保护环境,施工中有效降水面积达54万平方米,相当于75个标准足球场,大量调动了当地陆上挖掘设备和资源。施工高峰时段,项目为当地创造了800多个就业岗位,属地化管理程度达80%,日均原材料本地采购量达到380万埃镑(约合24.2万美元),在创造就业、拉动经济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项目执行经理冯兆胜说,工程克服了工期压力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组织难度大等重重困难,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科学谋划,防疫保产双管齐下,在近千人的施工现场,没有一例感染,同时创造了连续四个月产值突破一亿元人民币的佳绩。
据了解,项目投入使用将大幅提升苏赫纳港区货物吞吐能力,由原来的110万标准集装箱提升至285万标准集装箱,极大便利了物流交通,有效扩充了苏伊士运河经济特区承载量,助力苏伊士运河走廊建设和埃及经济发展。
今年1月,新冠疫情突然而至。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我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交通阻断及人流限制措施,这也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