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0年5月21日17:00-18:30,由巴基斯坦中国学会、拉合尔管理科学大学中国法律研究中心、蓝迪国际智库联合主办的“中巴经济走廊新时代和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巴关系”云端研讨会圆满召开。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哈什米,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姚敬,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巴基斯坦参议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成员穆沙希德·侯赛因等嘉宾受邀参会并发表演讲。赵白鸽在会上发表题为《新型全球化与疫情后的中巴合作》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来宾,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够通过线上云会议的形式与巴基斯坦的各位“老朋友”和“新朋友”见面。刚刚哈什米大使和姚敬大使的讲话,使我深切的感受到,疫情虽然造成了空间上的分别与隔离,但中巴两国人民之间的爱和友谊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始终紧密地连在一起。
新冠肺炎疫情是在新型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全人类共同危机,其解决之道和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也应从这一重大背景去寻找。近年来,世界秩序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范围的公共治理或出现巨大真空,全世界都在渴望更为公正的国际秩序。这一国际新秩序应更符合对等与互惠原则的国际合作,更尊重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更能够体现“休戚与共”与“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应当看到,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对当今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应大胆改革和创新,找到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构建包容、公正、合理的新秩序,普惠世界各国人民。在第四次产业革命及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新型全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新型全球化是指开放、包容、普惠和共享的全球化过程,需要通过“共商”寻求共识,通过“共建”深化合作,通过“共享”普惠全球。
本次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社会没有退缩,各国人民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展现了人间大爱,汇聚起同疫情斗争的磅礴之力。全世界共同抗击疫情的过程,也充分表现了新型全球化的开放、包容、普惠和共享等重要特点。
如何在新型全球化背景下做得更好?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挑战和危机?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出三个非常重要的支柱。
第一,良好的治理。当危机来临,需要我们迅速地识别、判断危机,形成社会共识并有效地动员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案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实施,最为重要的是,以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为最重要的目标。
第二,超强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推出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经过六年的发展建设,如今已经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此次疫情当中,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既包括各国应对危机所需的防护用品、医疗器械、药品等重要物资,也包括各种公共政策和疫情防控经验,以超强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为全球众多国家,尤其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和防疫能力较为薄弱的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提供了重要支持。
第三,为全球服务的理念和意愿。在此过程中,除了财富和实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宗旨和旗帜。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正是本着“服务全球”的宗旨,展开了积极、无私的行动,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上述三大支柱,是新型全球化背景下应对自然灾害、战争和冲突以及人道主义和公共卫生危机的重要保障。
面对“后疫情”的世界,中国也在积极行动,为新型全球化的形成贡献力量,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的举措值得关注。其一,重新部署和建立新的工业和科技体系。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强大的工业体系是人类应对危机的重要支撑力量。当今世界,美国的研发和创新水平依然是非常先进的,而中国的产业创新能力是非常强大的。目前,中国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包括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此基础上,中国提出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这其中既包括基于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也包括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还包括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在科技力和数据经济的重新布局中,中国将推动工业和科技体系的进步,为新型全球化增加新的动力。
其二,中国高度重视新型人力资源的建设。面对第四次产业革命,人力资源成为了重中之重,而年轻一代是新型人力资源的基础,是实现创新发展的生力军。目前,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工程师队伍,大学毕业生数量居全球首位,同时还拥有最多的熟练工人和最齐全的产业门类。在“后疫情”时代,新型人力资源建设不仅能够与工业和科技相结合,提供巨大的制造能力和规模庞大的需求市场,更能够推动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各种全球挑战。
其三,中国持续推动改革开放和资源、生产、市场的全球化,在不断改革创新、发展自身的同时,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虽然现在受疫情影响,各国采取了一些隔离的措施,对全球产业链也造成影响,但这终究是暂时的。中国不仅在加大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力度,同时也重点开展了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加大西部大开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力度。这些举措,都将推动全球产业链布局优化,产生巨大的外溢和带动作用,成为促进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经济增长新动能。
中巴合作意义重大,应该放到新型全球化和“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和考量。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不仅是对发达国家,更重要的是对发展中国家。在本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展现了良好的治理、提供公共产品的强大能力以及帮助它国的意愿,同时也通过其工业体系、科技力量和数据经济的重新部署,加强新型人力资源建设以及持续不断推动改革开放等举措来迎接新型全球化的挑战。在推动全球产业链优化、新的全球产业经济和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中国希望与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既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型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共同的愿景。
巴基斯坦是一个拥有2亿多人口的南亚大国,拥有规模庞大的新生代群体,因而具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条件。中巴合作基础深厚扎实,是独一无二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中巴携手抗击疫情,更是成为了中巴两国人民友谊坚不可摧的有力证明。中巴合作的美好未来,不仅能造福两国民众,也必将在新型全球化中成为发展典范和旗帜,为更多的新型国际合作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未来,蓝迪国际智库将继续依托自身优势,为中巴合作贡献力量!
今年1月,新冠疫情突然而至。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我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交通阻断及人流限制措施,这也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