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美国)研究员黄天磊(音)近期发表题为《要想成为高收入经济体,中国需要加大对农村青年的投入》的文章称,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世界震惊,并推动其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现在的问题是,中国能否进一步成为高收入经济体,还是会无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斯科特·罗泽尔和纳塔莉·黑尔合著的《看不见的中国:城乡差距如何威胁中国崛起》指出,中国由于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可能将无法得到充分助力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这本书的中心主题是,中国正面临一场悄无声息的人力资本危机,如果不及时改变政策,就可能阻碍其通往高收入经济体的道路。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中国如今的人力资本水平远远落后于成功的现代化经济体在迈向高收入阶段之初的水平。中国目前只有约30%的劳动力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是所有中等收入国家中最低的。

这在过去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中国可以搭低工资制造业的顺风车,轻松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但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中国经济对低技能工人的需求不断降低。这种“人力资本收益与人力资本需求之间的时间不一致”现在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主要障碍。

解决中国人力资本危机的关键在于农村青年,他们构成了中国未来劳动力的主体。中国农村地区遭到系统性忽视,不仅大多数外国观察人士没注意到,甚至连中国城市精英也几乎不关注。但中国这个“看不见”的部分将决定其经济的未来。

中国有缺陷的农村教育正在为危机推波助澜,而若干挑战正在阻碍发展。在中国,尽管小学到初中的教育是免费的,但许多农村青少年仍会受低技能工作报酬的诱惑,并因此放弃能增加他们未来收入的额外教育。对于一些已经念完初中的孩子来说,高中学费超出了他们家庭的承受能力。罗泽尔和黑尔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给农村家庭提供有条件的现金资助,让孩子继续学业。

职业教育是罗泽尔和黑尔分析的中国另一个紧迫挑战。他们发现,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职业教育制度受到糟糕的教学和过时的课程困扰,学生们的就业前景只比那些刚刚走出中学的学生好一点点。职业学校的辍学率平均高达33%,这并不奇怪。罗泽尔和黑尔提出了改革这些学校的建议,他们提出学生需要掌握学术技能以适应中国新经济所需,要求在职业学校教授学术技能,并扩大学生进入高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