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陆路口岸众多。边境贸易在对外开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沿边地区兴边富民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边境贸易包括“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两种形式。利用沿边口岸开放优势发展边境贸易,有利于沿边地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推动本地优势产业发展和带动更多加工业落地的同时,衍生出包括旅游、物流、金融、电商等多种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从而破解边境地区发展难题,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支撑边民居边致富,为实现“固边、稳边、兴边”提供坚强后盾。
长期以来,沿边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薄弱环节,其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发生率高,人口外流严重。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多个关于沿边地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及相应规划,沿边开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沿边地区也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末梢变为前沿。国家先后在广西、云南、内蒙古、黑龙江设立8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批准建设17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和2个跨境经济合作区。这些开发开放平台的设立,一方面赋予了沿边地区“先行先试”的改革特权,使其依托口岸开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在边境、通关、外事、运输等方面的管理问题,提升边贸的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创新,改善营商环境,构建起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边贸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在此背景下,中国边贸发展迎来新机遇,在带动边民增收、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广西东兴互市贸易为例,近年来,东兴市充分利用国家给予边民“每人每天交易8000元货物全免关税和环节税”的优惠政策,创新打造了“1+n20+1”的扶贫模式,即“1个党支部领航,n个边民互助组、每组成员20人以上,每组吸纳1户贫困户”为内容的“边境贸易+互助组”的扶贫模式,有效带动了边民就业增收。该经验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表扬,并于2019年被商务部遴选为全国商务扶贫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推广。除了“边境贸易+互助组”模式,东兴市还创新推出了“边贸+金融”“边贸+落地加工”“边贸+专业市场”“边贸+电子商务”“边贸+物流”等扶贫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工作自2015年启动以来,仅“边贸+落地加工”扶贫模式就提供了4500个就业岗位。
今年疫情期间,东兴市积极组织贫困边民组成临时申报小组参与互市贸易,试行“贫困边民临时申报小组”集中申报模式,由一名代表对整批货物进行集中申报,避免了人群集聚,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通过加入临时申报小组,贫困边民足不出户仍可平均每月增加收入500元以上。2月25日以来,东兴市共组建了237个贫困边民临时申报小组,带动了11939名边民及53名贫困户增收致富。
除广西东兴市外,其他沿边地区的互市贸易发展也整体向好。如云南边民互市贸易连续5年实现高速增长,2019年边民互市贸易额达272亿元,在吸引外出边民返乡脱贫奔小康、富民安民守边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疆将塔城巴克图口岸确定为互市贸易转型发展试点口岸,在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方面摸索出了“塔城经验”。
目前,沿边地区发展基础相比东部还有较大差距,要进一步发挥边贸在扶贫脱贫攻坚中的作用,需要国家从推动边贸转型升级角度,加大各种创新资源(尤其是科技、人才)投入、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切实提升沿边地区产业优势,并与周边国家形成技术和产业级差,才能真正发挥沿边口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点和枢纽作用,实现沿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消灭贫困之源。(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教授 竺彩华)
在中国巴基斯坦(以下简称“中巴”)建交70周年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关键时间节点,为进一步加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