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正在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新版图”,不仅是在更多的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而且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场合的参与度。在发展绿色能源、可持续交通成为全球趋势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以环境友好、质量过硬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口碑,而中国车企因地制宜设计满足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产品也为新能源汽车开辟出更多的“新蓝海”,为加快汽车产业国际合作、帮助其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
新能源汽车成中阿能源合作新热点
作为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合作的重点领域,能源板块一直深受瞩目,而此前在宁夏银川举行的第六届中阿博览会上,新能源汽车成为众多参观者和与会专家、企业代表讨论的新热点。
观众在中阿博览会清洁能源室外展区了解新能源汽车。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在博览会的清洁能源展区,数辆造型别致、小巧可爱的新能源汽车引来众多参观者围观,不少参观者拉开车门、坐入车内进行体验。这款小型电动汽车来自浙江宁波的禾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脸看似与普通小型电动车无异,但个个都背着一个大“书包”。
“这款车主要定位为工具车,车后的大‘书包’是它的货厢,应用场景主要为城市快递配送、农副产品运输、城市售卖和多功能家庭用车等,不同的造型具有不同的用途,可以满足多样化的用车需求。”禾美汽车创始人陈阔说。
陈阔告诉记者,本届博览会期间已经与摩洛哥水务集团签订了相关协议,明确了购买意向,前来参观的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约旦等多个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家都明确表达了对这款产品的青睐。
在博览会室外展区,包括问界、广汽埃安、红旗、荣威等品牌在内的7家车企的乘用车、越野车、工程车等各类新能源车型纷纷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
不仅是在展区,在本届中阿博览会的各大主题论坛上,多名与会嘉宾也表达了对中阿能源合作拓展新能源汽车“新版图”的期待。
科威特国家工业控股集团伊卡鲁斯石油工业公司投资顾问艾哈迈德·哈莱卡说,传统燃油车辆的使用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阿拉伯国家正在加速转向使用电动汽车,包括阿联酋、科威特在内的阿拉伯国家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鼓励居民使用新能源汽车,这些国家还有引进中国技术建设电动汽车制造工厂的计划。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能全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及出口国,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广阔的电动汽车市场。因此,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应从贸易、技术、生产和人才等方面,加强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新版图”。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在阿拉伯国家市场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布局市场,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并根据不同国家特点,制定不同的产品策略。同时,阿拉伯国家也应取长补短,利用好现有的汽车产业国际合作基础,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品优势的传播创造便利条件,可以以当地的汽车组装厂为平台,为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提供基础保障。(记者 于瑶 苏醒 银川报道)
中国电动车“闪耀”联合国气候大会
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期间,会场附近的世博城地铁站前行人络绎不绝,不少人匆匆赶往附近的摆渡车停靠点。一辆辆或蓝或绿涂装的亮丽巴士在此等候,这是前往本届大会会场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期间,海格、比亚迪等中国品牌的电动车提供摆渡巴士的服务,还有来自广东绿通的约50台电瓶车在大会“绿区”提供接送服务,它们共同构成了大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图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的摆渡车停靠点,人们从中国苏州金龙公司的海格电动巴士下车。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停靠点的工作人员一边挥动着手中的指挥棒引导人们上车,一边大声喊道:“这是一辆纯电动巴士!”
来自刚果(金)的梅查克·伊索波索刚登上车便感到一阵凉爽。他说:“迪拜的天气很炎热,这辆车带来了十分舒适的搭乘体验,并且这还是一辆电动车。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们正在拿出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他乘坐的这辆纯电动巴士来自中国苏州金龙公司的海格客车品牌,绿色车身上有“助力气候行动”的醒目标语,车门处清晰标注“电动巴士”字样。
得知这是辆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伊索波索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我期待有一天到中国去亲眼看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本届迪拜气候大会期间,海格客车提供了专为适应阿联酋气候条件而设计的纯电动巴士,制冷效果更加出色,电池容量也更大。同时,车辆还配有全景环视系统和特殊的防撞系统。大会期间,车辆的运行状况良好,出色性能得到大会组织方认可。
同样乘坐这辆巴士的日本参会者园田崇表示,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表现出色。相比之下,日本目前的电动车占比并不高,但也在增长中。他说:“我对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成就印象深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表现足以改变世界。”
这是海格客车连续第二年服务于联合国气候大会。据了解,在去年于埃及举行的《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期间,30台来自该品牌的纯电动巴士以零故障的完美表现为大会提供了优质服务,在长达两周多的时间里,累计行驶4.5万公里,接送参会代表达30万人次。
苏州金龙公司海外品牌负责人冯璐曾参与COP27和卡塔尔世界杯的车辆服务工作,见证了中国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国际场合的参与度不断提高。
她表示,能够接连参与国际大型会议和赛事的服务工作,看到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服务各国朋友,内心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相信中国车企将为全球的节能环保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除苏州金龙外,中国的宇通、比亚迪等公司也为本届联合国气候大会提供摆渡巴士服务,来自中国的品牌占到大会纯电动摆渡巴士的半数以上。
比亚迪公司的电动巴士停靠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的摆渡车停车场。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不仅有中国电动巴士在会场周围来回穿梭,在会场内还有来自广东绿通的约50台电瓶车为本届大会提供服务,它们共同构成了大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中国参会者龚慧明恰巧在参会的第一天就搭乘上来自中国的电动巴士。他自豪地表示,中国不仅在努力解决自身的排放问题,也在为其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
从会场出口返程的巴基斯坦参会者阿姆娜·艾尔沙德也登上了中国的纯电动巴士,她对记者说:“中国的与会代表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想法和经验,我从中受益颇多。”
她表示,中国一直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努力,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突出,“我期待更多来自中国的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记者 罗晨 陈梦阳 王燕 迪拜报道/参与记者:邰背平 郭爽 苏小坡)
哥伦比亚:希望深化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合作
近期在参加中国(重庆)-哥伦比亚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论坛时,波哥大市政府信息通信技术高级顾问伊万·杜兰表示,波哥大和重庆、哥伦比亚和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至关重要。
杜兰说,波哥大和全国其他主要城市深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迫切需要发展绿色能源、可持续的交通,中国可以在这一转变中“发挥关键作用”。
根据杜兰的介绍,波哥大拥有来自中国的1400多辆电动巴士,规模居拉丁美洲城市之首;而波哥大市希望到2040年实现公共汽车和私人轿车100%的电动化,与中国合作的潜力巨大。
重庆市市长胡衡华介绍说,重庆拥有长安、赛力斯、睿蓝等20多家整车企业、1000多家零部件企业,在中国西部地区形成了完整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庆愿与哥伦比亚一道,进一步加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为深化中哥关系贡献更多产业力量。
哥伦比亚汽配协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罗纳德·科梅纳雷斯告诉记者,进口自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占哥伦比亚整个零部件进口额的24%,而哥伦比亚有望通过加强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合作,利用哥伦比亚毗邻大西洋、太平洋的区位优势,打造南美洲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配件基地。
英之杰集团哥伦比亚公司产品负责人尼古拉斯·贝多伊说,中国技术值得信赖,早在2007年,公司就引进了小康的商务车,现在则看中了小康生产的赛力斯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记者 周盛平 波哥大报道)
马耳他:中国纯电动汽车助力绿色减排
马耳他扎布客运公司不久前从中国引进了一批大型纯电动旅游客车。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马努埃尔·扎布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纯电动汽车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质量过硬,引进中国纯电动汽车将有助于马耳他交通发展实现减排降碳目标。
经过多方市场调查对比和前往中国实地考察,扎布最终从中国引进了4辆车长12米、51座的宇通大型纯电动旅游客车。他说,这些车辆已落地马耳他,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绿色舒适的服务。
据介绍,扎布客运公司是马耳他规模最大的私营客运公司之一,拥有25辆大巴车、25辆小巴车和部分轿车,主要提供校车、旅游客运、机场大巴及出租车等服务。
为紧跟欧盟和马耳他政府加快节能减排和鼓励发展新能源车的步伐,扎布客运公司正致力于绿色转型。扎布表示,这是宇通纯电动旅游客车首次进入地中海岛国马耳他,“以引进纯电动客车为起点,我们着眼于更美好的未来”。
除了绿色转型,扎布引进中国纯电动旅游客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质量好。“我愿意花费更多资金引进质量更好的客车,这正是我选择中国纯电动客车的理由所在。”
扎布计划明年引进中国纯电动中巴和小巴车,同时他也在和中国纯电动轿车制造商接触,计划引进中国纯电动轿车。
在扎布眼里,他与中国“有缘”。25年前,他第一次访问中国,引进了中国品牌的小巴车。今年5月,他第二次访问中国,前往郑州实地考察,引进了中国品牌的纯电动客车。“我喜欢与中国公司合作。”扎布说,中国合作伙伴非常优秀、诚实、值得信赖。
据他介绍,目前马耳他公共交通系统已有约30辆中国品牌的大巴车投入运营,名爵、比亚迪等电动汽车也已进入马耳他市场。
扎布对马中两国在绿色交通领域的合作前景充满信心。“马耳他政府非常期待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的发展,而中国恰好可以为我们提供合适的优质产品。“
今年1月,新冠疫情突然而至。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我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交通阻断及人流限制措施,这也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