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欧洲智库研究“新热点”

2020-12-30 18:14
来源:新华丝路

新华丝路北京12月30日电(史春姣)2020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45周年,也是新一届欧盟机构开局之年。全球疫情大流行阴云未散,以“东升西降”为重要特征的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去全球化”逆流涌动,民族主义倾向进一步抬头……2020这一年极不平凡。

面对如此情势,欧洲智库对政治、经济和社会进行了重新审视:走过惊涛骇浪的2020,2021年能否成为人们期待的复苏之年?在这场被世界经济论坛描述为“大重置”的变革中,欧洲未来数年将迎来怎样的局面?在新一轮跨大西洋关系重塑中,欧洲应建立怎样的秩序和实现怎样的价值?如何在内外困局中积蓄和展示新的“欧洲活力”?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认为,复盘这一年的风云变幻,或许能够从重重迷雾中剥离出回答这些问题的线索。

站在岁末年初的节点,回顾跌宕起伏的2020年。新华丝路本期年终盘点将聚焦欧洲智库,按全球智库区域分布,通过大数据总结分析亚太、欧洲、美洲、非洲等的全年“热词”,温习2020年热词中的“红与黑”“新生和常青”。

热词盘点——从“疫情危机”展望欧洲“经济复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成为国际局势演化的重大变量。有欧洲媒体甚至将疫情影响描述为“堪比一场世界大战”。自10月下旬起,欧洲再度成为疫情“震中”。迫于第二波疫情的凶猛反扑,多国政府重新实施严格的封锁措施,部分生产经营活动被迫叫停。这对三季度初露复苏苗头的欧洲经济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创。

德国智库伊弗经济研究所、瑞士经济研究所和意大利国家统计研究所在12月下旬联合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中,大幅下调了欧元区经济预期,认为2020年度欧元区经济将下降7.3%。有经济学家甚至担心欧洲经济将再度探底,使欧洲经济陷入“双底衰退”,再度失去增长动能。

“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步伐会比股市慢得多,更重要的是,这种复苏将是不平等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事务中心研究员爱德华·索莱尔·莱查表示,这场大流行病使人们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脆弱感。他指出,这将是一个脆弱的复苏过程,因为医疗卫生领域的任何负面消息,如疫苗接种失败或病毒变异都可能使2020年底刚开始出现的希望再次破灭。

热词盘点——从“不确定性”透视欧洲“一体化进程”

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5月9日,欧盟在低调中度过了“欧洲日”70周年纪念日。从乌克兰危机到恐怖主义袭击,从难民危机到英国脱欧,欧洲一体化进程数十年来危机四伏,一波三折,充斥着不确定性。

当地时间12月24日,在距离过渡期仅一周时间,英国与欧盟终于就脱欧协定达成一致,让各方“集体松了一口气”。但人们也开始反问:其他国家会不会在卫生危机一结束就渴望效仿英国?法新社在近期一篇报道中指出,“这场即将完成的分手将成为岛国与旧大陆动荡历史中的一个新篇章,但或许不是最后一章。”专家指出,随着英国最终退出欧盟单一市场,以及在将近半个世纪的一体化后与欧盟的自由流动走向终结,重大变化将不可避免。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刊文称,欧洲亟需在一体化问题上亮明立场——要么从多个维度推进一体化进程,要么放弃一体化并做好频繁应对法律和政治摩擦的准备。

谈及疫情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法国蒙田研究所特别顾问多米尼克·莫伊西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规模最大的历史加速器,在重创欧洲的同时也让欧盟27国一体化实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加速。“疫情的出现可能会让欧洲在全球的存在感下降,亚洲的存在感上升。但就欧洲本身而言,‘欧洲感’有所提升,团结和一体化程度得到强化。”

“大流行病的防控和经济复苏计划不是制约欧洲议程及其影响全球议程能力的唯一因素。”爱德华·索莱尔·莱查表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选举问题。德国将于2021年迎来议会选举,法国在2022年总统选举的选前气氛也将越来越浓。另一个因素是与邻国的关系。综上来看,2021年有望成为欧盟的复苏之年和转型之年。

热词盘点——从“大国博弈”解读欧洲“战略自主”

今年以来,大国竞争持续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世界格局加速调整。在此背景下,印太地区成为新一轮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欧洲则逐渐落入“边缘”地带。在外部变革和内部危机带来的重压之下,欧洲内政外交多层面的分歧被放大,也让欧盟提升“战略自主”的呼声进一步增强。

“战略自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防务问题,但在欧洲智库专家看来,远不止于此。因为在一个动用军事力量越来越少的世界中,经济和技术能力变得愈发重要。继北约被多次质疑“脑死亡”后,欧洲亟需调整思路,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进入跨大西洋关系的重塑阶段,着力建立一个更具主权的欧洲。

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费德里科·斯坦贝格指出,欧盟必须重整对外政策工具,朝着实现战略自主的方向发展,以期降低脆弱性和依赖性,同时增强主权和在国际体系中行使权力的能力。

对于大国博弈及国际局势加速变化带来的影响,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员乔纳森·哈肯布罗赫和塔拉·瓦尔马刊文称,地缘政治经济竞争将继续对欧洲造成附带损害,未来欧洲将极易受到各种形式的经济胁迫。为此,欧洲需要制定更有效的经济战略,充实政策工具箱,避免落入经济胁迫的被动局面。另有专家指出,除防务能力、能源安全等关键领域,欧洲还应在其他诸多方面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和务实的态度,在大国博弈中找到自己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和力量所在。

热词盘点——从“一带一路”反观欧洲“互联互通”

2020年上半年,东盟取代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经济伙伴,而中国则被预测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让不少欧洲学者感慨,全球经济重心正加速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亚太地区也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随着欧洲对亚太问题研究升温,“一带一路”及其衍生议题在本年度欧洲智库研报中出镜率颇高。

专家表示,全球最大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之后,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区域合作政策将得到加强。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里奥·里奥斯指出,不管是RCEP还是“一带一路”,两者都将处在自2004年以来一直被讨论的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框架里。中国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战略上采取了新的方针和模式,巩固了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刊文称,在中国充当经济“锚点”以及在亚太地区成为创新和互联互通平台的背景下,中国模式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吸引力正在加强。“与中国的战略结盟可以为欧亚大陆提供一条稳固的路线,并促进经济和基础设施的整合。”

针对此前甚嚣尘上的“债务陷阱外交”论,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选取了广受关注的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和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进行研究,并在报告中指出,地缘政治的说法之所以有说服力,仅仅是因其简单且易于理解,但这种理解却是错误的。“‘一带一路’项目审批遵循的是经济逻辑,而非地缘政治逻辑。”

从地缘经济角度评估新兴战略竞争,这或将成为越来越多欧亚国家和拜登治下的美国的未来战略选择。在此趋势下,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项目主管扬卡·厄特尔指出,欧洲提升影响力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机会也在增加。“欧洲应重新聚焦互联互通议程,这将成为贯穿其外交政策以及环境、工业、贸易、发展、价值和安全目标的一条‘金线’。”

责任编辑:邵非

智库动态